FRα靶向的ADC-AZD5335

今天分享的文献是“Derivation of AZD5335, a novel FRα-targeted TOP1i-loaded ADC, for the treatment of FRα-expressing cancers”,AZD5335是阿斯利康基于他们新开发的ADC平台开发的新一代ADC。分享这篇文献主要是因为今天早上刷邮件的时候看到昨天他们公布了一项三期临床研究“AZD5335 vs.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in FRα-high and AZD5335 vs. Chemotherapy in FRα-low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TREVI-OC-01)”。 TREVI-OC-01作为随机开放标签III期研究,针对铂耐药卵巢癌的FRα表达异质性设计两个对比队列: 1. ​FRα高表达队列:头对头比较 AZD5335 与MIRV(Mirvetuximab soravtansin),后者作为已获批准的首个FRα靶向ADC药物,其III期数据显示中位PFS达5.62个月、客观缓解率42.3%,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是当前该人群的标准治疗标杆; 2. FRα低表达队列:评估AZD5335相对研究者选择单药化疗的优势,此类患者目前缺乏靶向治疗手段,传统化疗客观缓解率仅约15.9%,存在显著未满足需求。

南疆旅游

去新疆的计划自从结婚去青海回来后就一直计划着,一开始是没时间、后来有了小孩、再后来有了新冠。本来今年点点暑假带着去山东来着,不过看到一千多一夜的住宿后我老婆当即就退掉了去威海的高铁,我们当晚就订好了去喀什的机票拿出了尘封已久的新疆旅游行程。

预测纳米抗体的多反应性

今天分享的是22年的一片文章“An in silico method to assess antibody fragment polyreactivity”。关于纳米抗体的介绍就不多少了懂的都懂,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突出。很多时候筛到一条个方面都很优秀的纳米抗体,但是纳米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较强同时在动物体内的PK很差。改过抗体序列的朋友都懂面对一堆只能定性的实验数据靠着各种理论把所有的可能性都遍历一遍到头来非特异性没改好反而找到了结合抗原最关键的氨基酸是一件多么苦涩的事情。曾经从噬菌体文库筛选的候选分子是多反应性的重灾区,主要因为这些合成抗体文库里面的抗体没有经历过体内对脱靶反应的筛选。随着全人噬菌体文库或者合成文库的热度退去,现在纳米抗体成了多反应性的主角。

BCMA CAR-T治疗一例CD19-CAR-T治疗后复发的特发性炎性肌炎患者的报告

基于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的驱动下,CAR-T以及TCE从血液瘤的疗法又进一步向自免领域扩张,从目前披露的临床结果看使用CAR-T可以给自免患者带来长期深度缓解。CAR-T的成功也侧面证明了TCE也能有效治疗自免,与CAR-T相比TCE具备适合大规模生产、价格便宜、用药方便、安全性更好、疗效与CAR-T可比等优势,去年国内有许多biotech公司乘着这股东风将TCE的管线出售或者New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