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ADC与ICI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分析

将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s) 相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选择,可提高疗效。然而人们对这种组合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因为一些毒性可能会重叠。目前有关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仍然有限。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了 FDA 批准的 ADC 与 ICI 联用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主要终点包括任何级别和级别大于3级的不良事件 (AE) 的占比,次要终点包括导致死亡、治疗中断的 AE 患者的百分比、完全缓解 (CR) 的比例和总体缓解率 (ORR) 。同时也进行了并行研究确定 ADC 和 ICI 单药治疗的安全性。符合评估标准的共涉及6个不同 ADC 的16项临床试验,患者总数为1133。总体而言,55.3% 的患者出现 ≥ 3 级 AE,30.0%的患者停止治疗,3.0% 的患者出现导致死亡的 AE。与评估 ADC 或 ICI 作为单一疗法的试验相比,组合导致最常见 AE 的发生率相似。然而,它会增加特定毒性的风险,例如 ILD /肺炎( T-DXd 加 ICI 为 15.0 %,而单独 T-DXd 为 11.5 %)。汇总 ORR 为 48.8 % (95 % CI 39.4 % – 58.4 %),CR 率为 9.0 % (95 % CI 5.5 – 14.5),PD-L1 阳性肿瘤在数值上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结果。

纳米抗体:从高通量筛选到药物开发

单域抗体片段,通常被称为纳米抗体(nAb),凭借其仅是传统单克隆抗体(mAbs)尺寸一小部分的大小,却实现了与mAbs相同的靶向能力。这些片段是从骆驼科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包括美洲驼、羊驼和骆驼等),由于它们在15 kDa左右的小分子量、低结构复杂性和与常规抗体相比更高的稳定性,纳米抗体技术已经获得了生物制剂开发的广泛关注。今天分享的这篇综述介绍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特征、结合模式以及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讨论了纳米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开发中的作用,包括它们的优势、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真实世界研究数据:Enhertu在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今天分享的是Enhertu在真实世界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报告。2024年8月5日,Enhertu(通用名: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单药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2024CSCO

博客好久没有更新了,前天收到腾讯云的信息同时也有个读者加了微信,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网站。因为今年的新项目比较多,也有一些之前的项目收尾所以一直没有时间更新内容。

这周刚刚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2024年CSCO学术年会,所以就更新一下参会的内容吧,这里分享几个有意思的报告,全部的都分享内容有点多。

通过可解释的机器学习优化治疗性抗体

抗体的脱靶结合和聚集倾向是抗体成药行评估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对抗体的脱靶以及自交联的预测仍具有较大的挑战。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使用机器学习,利用抗体可变区的结构特征,根据80个临床阶段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训练的模型可以识别在常见生理溶液条件下具有低脱靶结合同时在常见抗体制剂条件下具有低自交联倾向的抗体。最后通过预测和实验来证明其实用性,改造后的抗体可以降低非特异性并保持高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