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α靶向的ADC-AZD5335
今天分享的文献是“Derivation of AZD5335, a novel FRα-targeted TOP1i-loaded ADC, for the treatment of FRα-expressing cancers”,AZD5335是阿斯利康基于他们新开发的ADC平台开发的新一代ADC。分享这篇文献主要是因为今天早上刷邮件的时候看到昨天他们公布了一项三期临床研究“AZD5335 vs.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in FRα-high and AZD5335 vs. Chemotherapy in FRα-low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TREVI-OC-01)”。 TREVI-OC-01作为随机开放标签III期研究,针对铂耐药卵巢癌的FRα表达异质性设计两个对比队列: 1. FRα高表达队列:头对头比较 AZD5335 与MIRV(Mirvetuximab soravtansin),后者作为已获批准的首个FRα靶向ADC药物,其III期数据显示中位PFS达5.62个月、客观缓解率42.3%,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是当前该人群的标准治疗标杆; 2. FRα低表达队列:评估AZD5335相对研究者选择单药化疗的优势,此类患者目前缺乏靶向治疗手段,传统化疗客观缓解率仅约15.9%,存在显著未满足需求。
背景
FRα(叶酸受体α)由FOLR1编码,是一种参与叶酸转运的GPI锚定细胞表面受体,FRα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且在多数卵巢癌中均有表达,目前仅高表达(≥75%肿瘤细胞染色强度≥2+)患者符合FRα靶向ADC药物Elahere的适用条件,而Elahere也存在疗效局限与安全性担忧,这凸显了研发新一代FRα靶向ADC的必要性。
结果
AZD5335的示意图
AZD5335由anti-FRα抗体INT-019通过可裂解的maleimide-PEG8-VA linker偶联top1i(AZ14170132),DAR值为8。INT-019是一个特异性结合FRα的全人源抗体,具有人猴交叉活性,同时对于同家族的蛋白没有非特异性结合,抗体人猴蛋白结合的亲和力分别为15.74nM和36.86nM,另外INT-019能高效诱导靶受体的内化。

AZD5335在FRα阳性细胞肿瘤模型中表现出较强的体内外活性
AZD5335在不同FRα表达水平的肿瘤细胞上都能表现出较强的杀伤活性。

同时也具备旁观者效应。

在体内模型中也表现出较强的抑瘤作用,CDX通过IHC进行表征,KB和IGROV-1被分类为FRα高表达(≥75%的活肿瘤细胞具有≥2+染色强度),OVCAR-3被分类为FRα低表达(≥25%和<75%的活肿瘤细胞具有≥2+染色强度),SKOV-3被分类为FRα超低表达(<25%的活肿瘤细胞具有任何染色强度),在各个肿瘤模型中AZD5335表现出剂量相关的肿瘤抑制率,在5mpk的时候表现出最优的TGI,在高表达的肿瘤模型KB和IGROV-1中5mpk的AZD5335的TGI分别为100%和95.55%,在低表的OVCAR-3肿瘤模型中5mpk的TGI为94.86%,在超低表达的SKOV-3中5mpk的TGI也达到了53.37%。

携瘤小鼠的pk实验显示,2.5mpk和5mpk之间瘤内payload的水平成比例增加,另外KB细胞肿瘤中的浓度是KBFRα-KO肿瘤的6倍,isotype-ADC无论在KB还是KBFRα-KO的肿瘤中payload均处于较低水平。

AZD5335不同FRα表达水平的PDX模型中的表现
17个不同患者来自源的OC肿瘤样品根据临床检测方法对其表达水平进行评估:高标的患者4例、低表达的患者11例以及2例超低表达。单剂量2.5mpk就有14个模型的肿瘤缩小30%以上,包括14例高表达和10例低表达样品;如果单剂量5mpk,共有13个模型的肿瘤缩小30%以上,同时也展现出剂量依赖的抑瘤作用。另外评估了使用不同方式对FRα表达水平进行打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QCS和H-score之间高度相关。

AZD5335在Elahere排除或耐药肿瘤模型中的表现
在3个FRα低表达的模型中比较了AZD5335和Elahere,剂量分别为2.5-5mpk,结果显示在这些模型中AZD5335的抑瘤效果优于Elahere。

在Elahere经治耐药的模型中,模型使用Elahere 5mpk Q2W进行治疗,当肿瘤复发后先继续使用Elahere,再使用AZD5335治疗。从IHC的结果可以看出经过Elahere治疗后细胞的FRα水平下调,尽管如此在AZD5335第一次给药后就能观察到肿瘤缩小,第二次给药后3/4的肿瘤完全消除。

从以上结果看出Elahere确实比较弱,另外觉得这个模型的选择也有些问题,OVCAR3这个模型在前面的实验中显示5mpk的isotype-ADC也有80%的TGI,估计这里使用isotype-ADC也能使肿瘤缩小。
AZD5335与SOC的联用
接着探索了AZD5335跟SOC的联用,首先在KB,Jeg-3和IGROV-1上,发现三种细胞系均对AZD5335和卡铂单药敏感、对贝伐珠单抗单药不敏感,AZD5335与贝伐珠单抗联用无明显额外获益,而与卡铂联用在所有细胞系中均增强了细胞毒性且存在协同作用(Jeg-3细胞协同作用最强,KB细胞次之,IGROV-1细胞最弱)。

在FRα低表达的OV90模型中评估AZD5335联合SOC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AZD5335单药(2.5mpk)TGI达85.96%,贝伐珠单抗单药(5mpk)TGI为29.88%,二者联用TGI显著提升至98.66%且疗效优于AZD5335单药;进一步研究AZD5335联合卡铂(100mg/kg)及三者联用,发现AZD5335+卡铂TGI达96.38%,三者联用TGI达98.63%,均优于AZD5335单药。

个人感觉这块看看就行了,这边挑的细胞系都是铂类敏感的肿瘤,目前Elahere是在铂类复发耐药的患者中获批。不过ADC未来的趋势就是往前线靠拢与不同机制的药物进行联用,他们转化实验都干到这了估计开临床就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AZD5335和saruparib联合治疗
KB,Jeg-3和IGROV-1三种细胞对saruparib不敏感,而AZD5335与saruparib联用较两种单药均增强了细胞毒性,且通过HSA协同模型证实三者间均存在强协同作用。

在FRα低或者极低表达的肿瘤模型中(OVCAR-3,OV2022F,CTG3783),AZD5335单药(1.25mg/kg或2.5mg/kg)在三种模型中均有中到弱抗肿瘤活性,saruparib(1mg/kg)活性较弱或无活性,二者联用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提升TGI分别为:OVCAR-3达92.83%、OV2022F达97.15%、CTG3783达95.49%),且疗效优于两种单药,这种联用在机制上也可以讲的通,不过在这个结果里面Isotype-ADC跟saruparib的联用的效果其实也挺强。

讨论
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MIRV(Elahere)的临床数据,Elahere是首个靶向FRα的ADC,由FRα抗体、可切割连接子及微管靶向的毒素DM4组成。其疗效评估是在一项名为MIRASOL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试验,参与的患者均为FRα高表达,患者按1:1随机分至MIRV组(每3周6mg/kg静脉注射)与化疗组(紫杉醇等三种药物选一),疗效上MIRV组中位PFS(5.62个月)、中位OS(16.46个月)均显著长于化疗组(3.98个月、12.75个月),客观缓解率(42.3%)也远高于化疗组(15.9%),且CA-125响应率(58.0%vs30.3%)和缓解持续时间(6.77月vs4.47月)均更优。安全性方面,MIRV组3-4级不良事件(41.7%)、严重不良事件(23.9%)及降剂量以及停药率(9.2%)均低于化疗组,MIRV的眼部不良反应虽常见(56%),但多为轻中度且可恢复,通过预防性措施(如眼药水)可有效管理。基于以上的数据Elahere仅获批治疗FRα高表达的患者,这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更大的想像空间。

AZD5335在23年的ASCO上报道过当时只透露了比较少临床前的信息。

接着在去年的ESMO会议上报道了28名受试者在四个剂量水平下接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结果。安全性表现:最常见(≥15%受试者报告)可能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任意级别/3-4级)包括恶心(61%/0)、贫血(25%/18%)、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1%/7%)和发热(21%/0);未报告剂量限制性毒性或治疗相关死亡,且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药代动力学特征:AZD5335及其载荷的药代动力学均呈线性;AZD5335在血液循环中稳定,第二次给药前蓄积量极少。

初步的疗效结果:所有剂量均观察到PR,其中在FRα高表达(n=8)的可评估受试者中5例患者PR;接受前三个高剂量水平治疗的FRα高表达患者(n=5)中,4例患者获得PR。从同期报道的另一个ADC药物的表现来看,他们的ADC平台从稳定性到安全性的表现还是比较一致的。

今年的ESMO会议上又进一步报告了这个ADC的更多数据。共183名受试者接受治疗(Part A队列n=59;Part B1队列n=124),B1的患者均经过FRα的筛选。安全性:最常见的可能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任意级别/3-4级)包括:恶心(72.7%/4.9%)、疲劳(45.9%/3.8%)、中性粒细胞减少(44.8%/22.9%)、呕吐(40.4%/4.9%)和贫血(38.8%/14.2%),其中有19.7%的患者因TRAEs导致剂量降低,7.1%的患者因TRAEs停止治疗;有效性:在FRα高表达的患者中,1.6、2.0和2.4mg/kg三个剂量水平联合的客观缓解率为60.7%(95% CI:46.8, 73.5),在FRα低表达的患者中,上述三个剂量水平联合的客观缓解率为47.5%(95% CI:34.6, 60.7),在所有168例患者中1.6-2.4mg/kg的客观缓解率也达到了54%。整体而言,AZD5335表现出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使用选定的剂量水平无论在FRα高表达和低表达的肿瘤中均展现出具有竞争力的疗效,而且跟去年的结果相比响应率并没有因为患者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估计这就是他们敢直接对比Elahere的理由。

同样在ESMO上,礼来也报告了他们的LY4170156,这个ADC在全部患者中的ORR也达到了50%。同时他们根据FRα的表达水平共分了四组0-24%、25-49%、50-74%以及≥75%,且在最低表达水平的患者队列里面也能达到40%的客观缓解率。

这个靶点的ADC竞争也是尤其激烈,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家,其余还有Genmab(普方)、百奥泰、普众发现等。
参考文献
-
Derivation of AZD5335, a novel FRα-targeted TOP1i-loaded ADC, for the treatment of FRα-expressing cancers
-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in FRα-Positive,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